八个寒暑,他扎根湄洲湾,一腔热血不畏险阻;八年时光,他一步一个脚印,从懵懂的年轻学子成长为今天的技术骨干;八载春秋,他褪去青涩,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,成为85后青年中的优秀代表,也正激励着许多青年职工。 他是连俊,中共党员,2010年进入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,现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设备部副经理。他先后荣获“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先进工作者”、“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”,并在2017年被授予“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”荣誉称号,在2018年被评为“福建省劳动模范”。而他所带领的设备部保障科也多次受得省级、市级的嘉奖:“2015年度福建省青年突击队”、莆田市“2016-2018年”市级青年文明号。 一、艰苦奋斗、勇于担当,作东吴港区的首批建设者 2010年,八方港口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港区已初具规模。2010年,技术设备部正式成立,技术人员远赴各设备厂家监造设备。2010年,连俊从学校毕业,成为八方港口设备部的一名技术员,主要负责港口机电设备建设工作。当时港区的临时供电线路只能满足当时施工工程的用电量,对后期港口生产的设备运行用电是远远不够的,为满足港口正式投产用电要求,2011年初,港区14000KVA专用10KV线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,该工程全长9360米,线路沿途居民、厂区较多,工程量大、群众协调难度大,公司领导对此高度重视,既要考虑沿途群众的利益又要维护公司的利益,还要处理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。考虑到连俊同志是莆田本地人,与本地老乡沟通起来更为方便,且他有较扎实的电气理论基础,公司领导决定由他来负责该项工作。供电工程架设高压电缆的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,当地群众的不理解,不断地对施工现场进行阻扰,使得项目建设一度陷入僵持,停滞不前。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,连俊同志加班加点,连续八个月坚守在供电工程一线,他不断的给当地群众做思想工作,解释港区供电工程的重要性,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,积极斡旋,经过他大量深入、细致、耐心的工作,化解了各种矛盾纠纷,顺利完成港区14000KVA专用10KV线路架设工作。万米电缆,将八方港口点亮,湄洲湾畔,又一璀璨明珠耀世登场。 电缆架起,设备陆续进港安装调试,输煤程控系统也正式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,连俊负责主导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,为了让程控系统达到正常生产要求,为了研究出最优的生产流程,他常就一个小细节与厂家工程师们反复斟酌讨论,程控系统工程的顺利竣工,为港区顺利投产夯实基础。 二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争分夺秒恢复港区灾后生产 2012年4月,八方港口迎来首航“华泰山”轮的靠泊作业,2014年,八方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,港口生产的稳步提升,港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量也日益繁重,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,公司成立设备部保障科,连俊作为保障科副科长,更成为了一名“呼之即来”的保障兵,只要有维修任务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。 2015年8月8日,13号台风“苏迪罗”登陆莆田,狂风暴雨让公司高压供电线路受损严重,全港区停电。9日防台解除后,连俊就立刻开展停电故障的巡查工作。经巡查后发现,港外高压供电线路700米的5根导线断线脱落,在发现故障后,连俊一边了解现场情况,一边配合领导积极与莆田电业局联系抢修事宜。12日,电业局抢修队伍到达抢修现场,为加快抢修进度,连俊与保障科成员一同在现场配合电力施工抢修,同时安排人员对港区设备完好情况进行排查,为恢复供电生产做准备。12日19时,电力施工抢修完毕,22时高压线路恢复供电。然而,在1#变电所顺利道闸送电的同时2#、3#变电所高压柜无法合闸,连俊又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,多方排查,现场讨论技术方案,最终在13日凌晨2点恢复所有高低压柜的正常送电。然而,战斗并未结束,刚恢复供电不久,卸船机、门机、斗轮机、皮带流程系统报出各种电气故障,在突发状况面前,连俊等一行技术人员,二话不说,又立即投入新一轮设备电气抢修工作中。13日凌晨3点,一条卸船流程抢通。9点,所有设备故障排除,生产设备基本恢复正常运转,至此,连俊同志已连续25个小时不间断地奋战在抢修一线。 一个月后的9月29日,第21号台风“杜鹃”又正面来袭,此次台风恰逢天文大潮,受狂风和风暴潮海浪冲击,码头面多处廊道受损,3号变电房、输送皮带驱动系统、高压电气柜等设施遭海水倒灌,主要装卸工艺设备无法运作,公司遭受了自投产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,而此时多艘船舶正计划国庆期间靠泊作业。连俊与保障科全体成员一起放弃国庆休假,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,争分夺秒开展灾后自救,全力以赴排查检修受损设备设施。6天,140个小时,连俊和保障科成员一起完成全部港机应急抢修,为国庆期间公司正常生产提供有效保障,确保了客户及公司的利益。连俊同志所带领的保障科因此被共青团福建省委嘉奖为“福建省青年突击队”。 三、坚持工艺创新,不断提高港区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是一片从不缺乏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的热土。自港区装卸船工艺投入生产之后,连俊同志认真研究装卸船生产工艺,细心分析每一道工艺流程利弊,勇于创新,提出多项改进措施,不断地完善工艺流程,不断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。同时,他还十分注重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,努力推进设备电耗的统计和分析,建立设备运行台账、设备故障台账等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本增效,为港区装卸效率升级作出贡献,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技术保障。 降本增效,承载着企业的发展与兴衰,这对港口技术人员而言,更是一种责任。2017年担任技术设备部副经理后,连俊组织技术人员对桥式抓斗卸船机、门机、斗轮堆取料机、无线对讲系统等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,钻研出十余项技术革新,解决港机设备上的沉痼,为港口生产提质增效。其中“卸船机新型煤炭抓斗应用”、“MQ40T-45M门座式起重机随机漏斗改造”分别获得福建省百万职工“五小”大赛二等奖、三等奖,“卸船机滑环箱防凝露升级改造”项目获得福建省总工会企业职代会优秀提案。特别是在“卸船机滑环箱防凝露升级改造”项目中,因公司地处海边,空气湿度大,卸船机高压滑环想内易产生凝露,致使箱内高压电缆和滑环螺栓严重腐蚀,在梅雨天气期间,更是常常出现滑环短路炸机、港区停电等现象。在了解到两台卸船机更换腐蚀高压滑环、密封件等备件要152600元时,连俊和技术员们本着开源节流的准则,开研讨会、上网查资料、翻图纸、咨询厂家技术人员,制定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改造升级方案,改造费用也仅需10000元,虽成本低廉,但效果显著。 四、言传身教,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科技产业日新月异,港口设备也在不断更新,技术含量越来越高,为增强自身业务能力,工作8年来,连俊同志始终坚持“干中学、学中练”,他利用工作间隙和下班休息时间,翻阅厚厚的技术资料,学习设备管理知识;埋头钻进设备间,专挑硬骨头啃,凡事多问、多记、多反思;抱着一颗虚心学习的心,向前辈学,向同事学向,不断积累,勤奋探索,换来的是知识的增长、技能的提高。 投产6年来,公司吞吐量不断提升,公司设备维护队伍也在不断壮大,每年都有一批新员工入职,面对新员工,连俊同志在提升自身设备管理能力的同时,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。为切实做好传、帮、带,他结合公司生产实际,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,有针对性地对新员工开展设备设施养护培训,帮助其尽快掌握业务技术。工作之余,他常常以一个“老大哥”的身份主动找新员工交心谈心,了解新员工对业务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工作上的一些想法,尽可能地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操作和生活上的困惑及困难。 这就是连俊,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,众多港口设备管理人的一个缩影。凭着对自己岗位工作的热爱,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中尽职尽责,默默奉献。也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,驱使他不断向前,成为八方港口人的一面旗帜!
|